行业新闻
我国车联网正由概念走向应用 作者:中电通讯 发布时间:2015-02-14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逐步建立,物联网、车联网也渐渐地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检索、实时路况导航、位置云服务、电子路书、股票交易和社群交流等车联网应用备受广泛关注。

  近年来,物联网概念获得广泛认可,与此相应的产业应用也在逐渐展露头角。作为物联网应用最有效领域之一的车联网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发布技术及高精度位置服务技术等有机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它可以通过汽车收集、处理并共享大量信息,人与车、车与路、车与车、车与城市网络实现互通互联,从而实现更智能、更安全的驾驶。同时,车联网是引领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

  迈向汽车“后市场”时代

  车联网概念是物联网面向行业应用的概念实现。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FID)、无线数据通信、位置服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网络体系,实现任何物体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共享。车联网利用装载在车辆上电子标签RFID获取车辆的行驶属性和系统运行状态信息,通过北斗、GPS、汽车黑匣子等全球定位导航技术获取车辆行驶位置及车况数据等参数,通过3G等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信息传输和共享,通过RFID和传感器了解交通实时状况。

  据业内人士透露,车联网最底层是智能交通系统,提供整个车联网需要的基础设施;第二层是车联网的核心——智能互联车和互联网相连;第三层是车联网服务,例如安全服务、紧急救援、位置导航定位服务等。

  车联网已被列为国家“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预计未来5年车联网产业的产值将有望超过1000亿元。而在国产乘用车中,目前已有超过30%的品牌配备不同性能的车联网系统。预计未来十年国内将迎来车联网市场的高速发展期,汽车“后市场”即将迈向“车联网”时代。

  我国的车联网建设主要涉及汽车制造业和通信业,而这两个行业的主管部门通信发展司、装备工业司同属工信部。此外,RFID等电子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厂商、IT系统集成提供商、无线频率规划管理的部门以及负责物联网编码定制的标准化组织,也都由工信部主管或主导。因此,几乎车联网建设的一切问题都能够在一个部委领导下协调解决,体制优势可谓得天独厚。

  通用中国首席执行官甘文维表示:“中国有潜力在全球领先应用车联网。上海乃至中国将成为未来个人汽车解决方案的最先尝试者,因为中国政府对于新能源和智能化汽车在进行强有力的政策鼓励,中国更有全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也有强大的汽车产业研发能力。电气化、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目前都已经存在,但是,要实现未来交通的愿景,一方面需要汽车生产商和政府、城市规划者以及基础设施专家,共同创造适当的应用环境。另一方面,也需要信息化技术支持建立城市虚拟信息基础设施。”

  技术突破是关键

  车联网是用GPS卫星定位导航、RFID技术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建一个由大量联网的RFID终端组成比互联网更庞大的物联网,因此RFID技术是实现车联网的基础技术。我国RFID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在超高频RFID方面。

  比如中兴通讯基于RFID的车辆管理系统是以RFID电子标签作为车辆信息的载体,结合数据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发布技术等现代化科技的智能交通综合解决方案。该系统可以提供涉及公安、交通、环保、税务等部门的80多种服务,为车辆的信息化、交通智能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传感技术需要根据不同物体的运行参数进行定制。如车需要油耗、刹车、发动机等运行参数,而桥梁需要压力、老化程度等系统参数。传感技术是实现车联网数据采集的关键技术。

  传感技术在车联网领域也得到了巨大应用,可以实现不停车收费,可以用于物流车辆管理等。近期公安部已经推出一种识别率在99.9%以上的专用电子标签,可安装在汽车挡风玻璃上,形成对车辆身份和位置信息的唯一标识。例如某单位开发的物联网疫苗冷藏车全部采用自主知识产权设计,利用这种物联网冷藏车和疫苗上的RFID标签,司机可以轻易地读取这批疫苗的情况,保障了疫苗的安全及可追溯性。此外,车内的传感器与北斗部标一体机将会对整个疫苗的运输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包括车内温度、汽车行驶状况等;而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即时监控疫苗的状态。

  云计算技术,对采集获取的物体数据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提供各类综合服务。车联网系统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

  比如在法兰克福车展上,福特推出了主打智能牌和云技术牌的全新概念车Evos,展示了车辆与驾驶者之间所进行的“个人云”信息实时交互。基于对驾驶者偏好和驾驶习惯的详细了解,Evos将个人信息和从云系统中所获取的其他数据整合起来,例如驾驶者的工作日程、当地交通或天气状况等,通过对大量信息的整合,能为驾驶者出行提供个性化的体验。

  定位技术,通过GPS、无线定位技术等提高当前车联网中物体的位置精度。通过定位精度的提高,将准确获取车辆行驶位置,提高实时路况精准度、交通事件定位精确度。

  比如美国福特公司通过全球定位卫星的信号来确定轿车的位置,并为驾驶员指示方向提供声音提示就是利用了这一技术。

  共同打造价值增长点

  当前车联网的发展应该说还在初级阶段,对于无人驾驶、无事故、不堵车、智能停车、智能导航等理想的交通状态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车联网的发展要更针对当前拥有的技术和需求进行设计:一方面去掉那些现阶段难以实现的功能和华而不实的功能;另一方面应用好RFID和传感器方面的最新进展。车联网是物联网的一个应用方面,因此技术上有很多重合,如RFID和传感器,又各有其特点,是对动态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传输,对传感器要求更高,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传输是个难题。

  尽管如此,车联网也已逐渐由概念走向应用。随着车联网相关技术的逐渐成熟,3G、CallCenter、云平台与语音识别技术等均已开始与车联网产业深度融合,在市场需求带动下,车联网终端设备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20万用户正在体验车载信息服务,预计到2015年,我国用户规模将达到4000万,到2020年,可控车辆的规模将超过2亿。

  “在车联网热潮升温的背后,由于车载产品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其产业链条仍不完善成熟,在中长期发展过程中其技术、标准、政策、资金以及社会资源将会面临不断的市场整合。”相关专家分析指出,目前仅有15%的车联网服务供应商能够获得赢利,政府应着力构建一个博弈环境,引导汽车业、电子业、通讯业等企业协同,共同打造未来车联网价值的增长点,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和开发车联网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十二五”明确提出,物联网将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与服务业等领域重点部署。可以预见,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继互联网、物联网之后,“车联网”又将成为引领未来智能城市的另一个标志。